来源:云南日报
10月的磨憨口岸,依然树木葱绿、花团锦簇,春意盎然。口岸国门联检大楼内人来人往,满载出口货物的卡车和各类旅行车在国门通道前排成长龙,查验通关,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磨憨经济开发区党委原副书记郑必武在磨憨工作奋斗了30年,见证了磨憨从荒凉神秘的边境通道发展成为我国通往东盟各国的黄金口岸的历史变迁。他介绍,磨憨位于我省南端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与老挝接壤,是我国进入老挝并通往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然而,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边境通道和军事要地,距边界线2公里内的公路两旁森林密布,没有人家;年久失修的边境道路坑坑洼洼,杂草遮盖了半个路面,民用车辆极少过往。
改革开放大潮吹开了秘境国门。199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放磨憨口岸,同年6月,勐腊县磨憨边境贸易区管委会在距边界两公里的路旁临时简易石棉瓦房前挂牌成立,首批18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始创业。1993年12月22日,国家级磨憨口岸和老挝国家级磨丁口岸先后举行仪式,正式开通双边口岸,揭开了边贸区大开放大开发的序幕。
2008年,昆曼公路全线贯通,缩短了我省通往老挝、泰国中心城市的距离。2013年,国家批准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云南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和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党委、管委会积极行动,以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中老战略友好合作先行区为目标,全力推进进出口加工基地、商贸服务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建设,掀起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热潮,基础设施迅速改观,特色建筑拔地而起,公司、商号、宾馆酒店等鳞次栉比,街道、公路上车水马龙,边境贸易兴旺,跨境旅游红火。2013年,磨憨经济开发区对外经济贸易总量完成154.1万吨,同比增长26.7%;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出入境人员121.16万人次,出入境车辆43.41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51.3%和67.4%。
记者 赵汝碧